五月的风裹挟着草木清香,在2025年5月14日的下午,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志愿者们怀揣着爱与期待,走进忻州特殊教育学校,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创意与温暖的志愿活动。七个小组的志愿者们各展所长,用专业与温情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成长画卷,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物质世界的第一扇窗。

感统治疗区,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在软垫上分类堆叠彩色积木,孩子们专注地将方块按对应颜色归位,指尖触碰间传递着专注与耐心。摩挲积木的沙沙声与“钻山洞”的指引声交织,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排成小火车从圆圈中钻出,笑声像串珠般洒落。在进行移圈跳跃时,孩子们在彩色圈环间轻盈起落,如同一群蹦跳的小音符。背夹大球的两个身影摇摇晃晃却紧紧相依,像两颗努力靠近的小星球;套圈游戏中,孩子们踮起脚尖瞄准对应目标,阳光下扬起的发丝沾满了努力的星光。
音乐治疗区,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圈,在“节奏游戏”中踏响童真的节拍,当熟悉的音乐的旋律响起,他们拿起彩色鼓槌,跟着节拍拍打,摇头晃脑的模样像极了跃动的音符。志愿者辅助老师温柔地引导着孩子们开展儿歌音乐训练。熟悉的旋律轻轻响起,孩子们随着节奏轻轻摆动身体,稚嫩的歌声逐渐汇聚,变得整齐悦耳。那专注的神情,认真跟唱的模样,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温暖的音乐。

美术治疗区,在老师的指导下,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将树叶粘在纸上并用小锤子碾压,深红色的叶脉渐渐显影在画纸上,宛如大自然留下的神秘印记。随后,伴随着志愿者的示范与辅助,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,用创意线条为这些叶脉图添上独特的色彩,有的画出游泳的小鱼,有的画出温馨的房子,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。作品完成后,老师为每一位孩子都准备了一朵小花以示奖励,孩子们扬起了花朵般绽放的笑容。
家政训练区,志愿者指着“天气播报板”,孩子们在播报天气的过程中感受天气的变化,在“衣服搭配”中认真挑选衣着,感受季节的温度。“巧换被套”环节,孩子们站在床边,认真地将被子塞进被套,志愿者们在旁轻扶被角,像呵护初开的花苞。叠放整齐的不仅是被套,更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。
言语康复区,“擦出火花”活动的出现让孩子们眼前一亮,志愿者将海绵等不同质感的物品摆放在桌上,又拿出画有各种身体部位的图片。先用海绵轻轻擦拭孩子,观察他们的反应,随后拿起物品,温柔询问“擦哪里呢”,同时展示身体部位图片,示范口型,引导孩子们说出部位名称,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能力。儿歌教学环节,孩子们努力的随音乐吐露出歌词,每个音符里都裹着孩子们的认真,像春日溪涧里的碎玉,叮咚着漫过整个房间。通过这些训练,孩子们的言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。
体育活动区,志愿者跟随老师将白球放在定点,孩子们握着红绿彩球半蹲身子,手臂扬起时,发丝间漏下的阳光与抛出的彩球一同划出优美弧线,“砰砰”的声响与夸赞声交织,阳光下跃动的身影透着不服输的倔强,每个角落都流淌着细腻的关怀,志愿者的目光如春风化雨,滋养着每一颗小小的种子。
科普实验组为每个教室的孩子都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实验,孩子们围在桌旁,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。

首先开展的是“火焰掌”实验。志愿者先向清水中加入洗洁精,轻轻搅拌,细密的泡沫迅速涌起。紧接着打开丁烷气体罐,将其缓缓注入水底,只见大量气泡咕噜噜地往上冒,好似无数颗即将升空的小气球。准备就绪后志愿者将手完全浸湿,随后捧起一把饱含丁烷的泡沫,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,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。当老师用点火器轻轻靠近,“呼”的一声,红色的火焰瞬间在掌心腾起、肆意舞动,像是一朵炽热燃烧的梦幻之花。孩子们不禁瞪大了眼睛,但目光却始终紧紧盯着那跳动的火焰,火焰在志愿者的掌心舞动,却并未伤及皮肤,这神奇的景象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魔法世界,眼睛里闪烁着惊奇与向往的光芒。

紧接着是“焰色试验”。志愿者在点燃火苗后,将多种化学药品粉末洒向火焰中,奇妙的变化瞬间发生。铜盐接触火焰,呈现出幽绿的光芒,宛如神秘森林中闪烁的精灵之光;钙盐燃烧,橙色的火焰夺目而绚丽,像是天边的晚霞落入了实验台;钠盐燃烧时的明黄色火焰,则明亮而温暖,如同小太阳散发的光芒。孩子们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火焰颜色的变化,像在阅读一本神秘的自然之书,都显示出对这奇妙化学现象的浓厚兴趣。

本次融合康复训练与化学奇观的活动,是志愿者与老师用耐心与创意搭建的桥梁。当火焰的炽热遇见康复教学的温柔,当化学的奥秘碰撞童真的好奇,所有的瞬间都在诉说:成长不是单向的灌溉,而是心与心的相互点亮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,在耐心的陪伴与奇妙的探索中,终将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这场活动不是终点,而是爱的序章。志愿者用专业与陪伴为孩子们搭建起感知世界的桥梁,孩子们用纯真与勇气教会志愿者何为“简单的幸福”。愿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,如同春日埋下的种子,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生根发芽,开出更多充满希望的花朵。
校对: 赵强 乔洪涛 王迎进
一审: 赵强 二审: 王迎进 三审: 刘素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