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学科简介
一、学科概况
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,是提高教学、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,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。2002年,化学系“物理化学”学科进入了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行列,成为忻州师范学院第一个获批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。2015年,在省教育厅开展的学科评估中,“物理化学”学科以“良好”的评估成绩进入了新一轮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行列。2017年,化学系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一级学科“化学”成为山西省“1331工程”首批立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。2018年,在全省学科调整中,“物理化学”学科按一级学科“化学”进行扶持建设。目前,“化学”学科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、山西省“1331工程”优势特色学科。目前学科队伍共55人,包含教授10人、副教授22人、讲师23人;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,占比达80%。学科依托山西省高等学校材料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、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材料与理论模拟(A类)重点实验室及忻州市沙棘工程研究中心,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,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定、功能性保健品开发、农副产品深加工、理论与计算化学、催化化学、环境化学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。现已形成地方特色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、功能材料化学及理论与计算化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。
二、研究方向
1. 地方特色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
基于化学测量学、食品化学及药物化学,围绕地方特色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、鉴定、功能开发及深加工工艺开展研究工作,将化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与五台山特色农副产品沙棘、毛建草、金莲花、酸枣、台蘑、藜麦、红芸豆以及黑枸杞的开发深度结合,从分子科学角度阐释特色产品的功效,从生产工艺角度优化产品性能,实现特色农副产品全方位、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。
2. 功能材料化学
主要研究具有光、电、磁及框架功能材料的设计、制备、结构、性能及其在催化、能源、健康、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应用。结合多种表征技术,深入探究材料体系的分子基础、原理和规律,开发实用功能材料,注重地方特色资源的深度利用。
3. 理论与计算化学
旨在建立和发展新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,揭示化学反应及其相关过程的机制和基本规律,发展新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,特别是电子相关方法及激发态的电子结构理论。